2016年萨德入韩,遭到中国强烈反对,如今为何无人问津?

    这便是“大气层内外拦截弹”计划的起源,萨德系统因此诞生。尽管萨德系统直到苏联解体后才得以开发,美国却一直不断完善和测试。1993年,克林顿政府宣布用“弹道导弹防御”计划取代“星球大战”计划,涵盖了两个重要部分:一个是保护美国海外军队和盟友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另一个是守护美国本土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这些计划名字威严而充满力量感。萨德系统正是在这背景下问世。

    从技术角度来看,萨德反导系统无疑是全球反导领域的佼佼者。整套系统包括指挥车、AN/TPY-2型X波段雷达、六部8联装发射车和48枚拦截弹。与许多国家反导系统相比,萨德的拦截高度高达150公里,远远超过普通系统40到60公里的水平。萨德发射车机动性极强,可在30分钟内完成战备,火控和通信单元不仅具备导弹制导、拦截和评估功能,还能与其他防御单元协同作战,甚至能与天基卫星和地基雷达交换信息,实现高精度拦截。

    真正使萨德成为焦点的,是其搭载的AN/TPY-2型雷达。该雷达天线面积达9.2平方米,阵列中拥有25344个天线阵元,能探测反射截面积仅0.01平方米的目标,探测距离达到870公里。对体积较大的弹道导弹,探测距离更是延伸至2000公里,远超传统雷达。更惊人的是,它能在580公里内分辨弹头真伪,堪称“千里眼”。

    因此,美国向韩国推销萨德时,自信满满地宣称:当中国的弹道导弹从北京发射,萨德系统能第一时间捕捉相关情报。简单说,萨德X波段雷达的探测范围远远超过韩半岛的实际防卫需求,甚至深入中国腹地。有人说,只要东北和华北的飞行器升空,萨德都能立即察觉,连中国导弹试射的轨迹数据也难逃其监视。

    为了部署萨德,韩国乐天集团特意腾出一座高尔夫球场做为基地,这一举动在韩国引发强烈反弹。许多人担忧强大雷达产生的辐射危害健康,同时萨德部署使得周边成为中俄朝等核大国关注的重点,若爆发核战争,居民难以逃生。随着事件发酵,韩国爆发大规模示威,中国也开展抵制韩货和乐天产品的运动,这一事件成为2016年国际关系中的热点话题,其紧张程度可与上世纪60年代的“古巴导弹危机”相媲美。

    尽管民众强烈反对,韩国政府依然坚决推进萨德部署,最终系统落地韩国。令人意外的是,八年过去,除了曾在中国街头火爆一时的乐天玛特和被“限韩令”影响撤出的韩国艺人,人们似乎渐渐忘记了当年闹得沸沸扬扬的萨德风波。

    那么,为何当年全民抗议的萨德事件,如今却逐渐淡出人们视野?首先,萨德正式投入使用后,很多人发现其性能并未如媒体吹嘘的那样强大。虽然雷达能探测到我国飞机起降,但实际监测范围并未达到最初宣称的高度。若是用雷达做间谍活动,反倒不如用卫星拍照更为实用。此外,萨德对低空低速飞行器的探测能力较弱,而中国在无人机领域已取得显著技术优势,这使得萨德作用有限。

    其次,随着中国弹道导弹技术飞速发展,萨德的拦截能力逐渐显得捉襟见肘。尤其是2019年亮相的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其极高速度和变轨能力让萨德拦截弹难以追踪,几乎无力应对。因此,随着中国导弹技术不断突破,萨德系统的威胁被大幅削弱。

    经历时间考验,萨德系统的实际威胁远不及当初预期,也未能改变地区战略格局。回望这段历史,曾令地区紧张的萨德,如今已成为我国技术进步的象征,提醒我们不断前行,追求更强大的防御力量。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