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民间传统小吃清明馃

    清明馃古时叫青团,这里有一个扣人心弦的传说。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得力大将陈太平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农民上前帮忙,将陈太平化装成农民模样,与自己一起耕地。没有抓到陈太平,清兵并未善罢甘休,于是在村里添兵设岗,每一个出村人都要接受检查,防止他们给陈太平带吃的东西。回家后,那位农民在思索带什么东西给陈太平吃时,走出门,一脚踩在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来时只见手上、膝盖上都染上了绿莹莹的颜色。他顿时计上心头,连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个个米团子。然后把青溜溜的团子放在青草里,混过村口的哨兵。陈太平吃了青团,觉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天黑后,他绕过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营。后来,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吃青团的习俗就此流传开。

    清明馃是以清明草(当地又叫白头公)和精选的糯米、籼米、肉、笋、豆腐干、蒜为原料制作而成,不参加任何色素或其他材料。这种点心质感滑糯、糯韧绵软,看上去油绿如玉,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蒸好即可吃,冷了可以热着吃,炸着吃更美味可口。其制作过程比较讲究:

    一、到田间地头山坡采摘新鲜的清明草(当地又叫白头公),清洗干净,倒入石臼(原始舂米用的石器工具,用石头制成,中间凹陷),用石头做的石榔头或木榔头将新鲜的清明草舂碎,舂得越细越好。舂好后,挤去水汁切碎(没有石臼也可以在盆里揉透揉匀,最好是用木榔头捣砸碎)。

    二、将糯米和籼米以3:7掺兑混合(具体比例可微调,推荐多放糯米,保持清明果的粘性,籼米过多容易过硬),用水淘洗,浸泡约12个小时后,用磨粉机磨成米浆,将舂碎的清明草和米粉混合均匀,50斤粉约掺入10斤清明草。

    三、用棉布垫在大浅篮里,将和匀的米桨倒入沥水约4小时。沥水过程中,每隔十几分钟用手翻抄一下,防止布眼被堵而水沥不下。

    四、准备馅料。买来猪五花肉剁成肉酱,干子、春笋、大蒜切碎,加入肉酱拌匀烧熟备用。

    五、包清明馃。将沥干水的面粉块倒入大盆内,多人一起动手包。每人先取出一小块米粉团,揉圆,按扁,在中间做个窝状,放入馅料,最后收口再搓揉一下,压扁,放在蒸笼屉子里。

    六、上锅蒸熟。清明馃的味道美不美,主要取决于蒸的时间和火候:蒸太久会很硬;蒸的时间太短,又会太软太黏。应做好一屉立即放入烧开水的锅里蒸,直到第四屉做好放上后,端出底层最先放入的那屉,倒入预先准备好的簸箕内晾干,然后依次进行操作。如果数量不多,可全部包好后一次性上锅蒸。

    刚蒸好的热腾清明馃上桌,散发艾叶淡淡的清香,入口尽是糯米的滑糯,制作完成的清明馃常温晾晒保存,一般一天后开始表面变硬,想吃时放入油锅内烧烤,原始美味重新启动。

    清明馃苦寒降泄,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尤善于清胃肠湿热及血分热毒,为治热毒血痢的良品。可单用,或配伍黄连、黄柏秦皮同用,如白头翁汤。近年来,有人用本品治疗细菌性痢疾及阿米巴痢疾,均有良好效果。此外,本品与秦皮配伍,煎汤外洗,可用治阴痒;与柴胡、黄芩、槟榔配伍,还可用于治疗疟疾。

    供稿人:万汝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