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制药-什么是DDS

    来源:雪球App,作者: 美丽的邂逅,(https://xueqiu.com/9383989235/113696327)

    $中国生物制药(01177)$ $绿叶制药(02186)$

    文章转载自中国生物制药子公司泰德制药官网。没想到中生制药也是NDDS领域的重要玩家。

    1、什么是DDS

    传统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随血液或其他体液在体内均匀分布,药物在病变部位发挥药效的同时,可能对其他正常组织会产生与预期治疗作用无关的反应,即药物不良反应。另一方面,由于同种药物对不同脏器的药理作用不同,往往是药物在病变部位尚未达到治疗浓度时,已在毒性靶器官产生毒性,因此限制了很多药物的临床应用剂量,造成了很多药物“体外有效、体内无效甚至高毒”的局面。DDS是“药物运载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的缩写,该理念最早在60年代由欧美药物学家提出,其目标是高效地将药物输送到体内必需的部位,而抑制其分布到不需要的部位,以减少副作用的产生。

    与之相匹配的“靶向药物运载系统(Targeting Drug Delivery System,TDDS)”或称“靶向制剂”,诞生于70年代,是一种新的制剂技术和工艺,是DDS理念的具体体现,这种制剂能将药物运送到靶器官或靶细胞,而正常部位几乎不受药物的影响。早期TDDS主要是针对癌症的治疗药物,随着研究的深入,TDDS被引申到“运载”多种药物。80年代中期世界上创办了许多DDS期刊,如《Microencapsulation》。而日本圣玛丽安娜医科大学疑难病研究所水岛裕教授的脂微球载体制剂,使DDS这种理念转化成药物并运用于临床。1993年由A.T.Glorence主编创办《Journal of Drug Targeting》,专门刊载TDDS的研究论文。

    TDDS从诞生开始就得到了各国药学家的重视。1995年美国靶向制剂销售的产值达到数亿美元。瑞典已有淀粉微球的商品(Spheres)出售。1988年日本成功研制出TDDS的药物并于同年上市。我国80年代开始TDDS的研究工作,目前已有多种药物完成了实验室规模样品制备,其中前列地尔注射液、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形成了产业化生产规模。(这两个是泰德的当家产品,中生今年收购泰德时,其市值是500多亿。不过前列地尔注射液被当做辅助用药看待,近几年已经在走下坡路。中生其实干了不少我觉得不靠谱的事,比如曾经想50亿投资信达)

    2、DDS的特点 靶向给药系统是指一种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制备而成,能将药物最大限度地输送至并选择性浓集于靶器官、靶组织、靶细胞的给药系统,可达到低毒高效的治疗效果,被认为是药物治疗—尤其是抗肿瘤治疗的理想剂型。靶向制剂与普通制剂和缓控释制剂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靶向性,药物集中于靶区;(2)减少用药剂量;(3)提高疗效;(4)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按药物所到达的靶部位可将靶向制剂分为3类:(1)可以到达特定靶组织或靶器官的靶向制剂,即一级靶向;(2)可以到达特定靶细胞的靶向制剂,即二级靶向;(3)可以到达细胞内某些特定靶点的靶向制剂,即三级靶向。(可以看到靶向制剂的研发,虽然不是在药物有效成分上面进行创新,但给药系统的创新或研发,本身也是有难度的,仿制药的研发与此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3.DDS制剂的分类(1)根据载体的形态和类型:可分为微球剂、毫微球剂、脂微球、脂质体、包合物、单克隆抗体偶联物等。(2)根据靶向源动力类型:可分为主动靶向制剂(TDDS 主动寻找靶区)、被动靶向制剂(TDDS 被动地被选择摄取到靶区)和前体靶向药物。被动靶向制剂是目前研究较多也是最主要的一类靶向制剂,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脂质体、毫微胶囊、毫微粒和微球制剂。( 3)靶向性机理类型:可分为生物物理靶向制剂、生物化学靶向制剂、生物免疫靶向制剂和双重、多重靶向制剂等。

    4.靶向制剂的特征 靶向制剂主要是一种载体制剂,这种载体多采用超微粒物。由于人体内物理和生理作用能将这些微粒分散体系有选择地聚集于肝、脾、淋巴等部位, 因此微粒载体不仅能保护药物免遭破坏, 而且能将所载药品集中传送到这些部位释放而发挥疗效。这种靶向性主要是通过大量试验观察得到的。 Brusd等试验观察到:0.1-0.2μm的微粒系统很快被网状内皮系统的巨噬细胞从血液中清除,最终达到肝细胞溶酶体中,50-100μm的微粒系统能进入肝实质细胞中,小于50μm的微粒能透过肝脏内皮细胞,或者通过淋巴传递到达脾和骨髓;静脉注射7-12μm的微粒可被肺机械滤阻而摄取;大于12μm的微粒可阻滞于毛细血管床,到达肝或肾和肿瘤器官中。但这种特征也不是绝对的,同时还取决于载体表面电荷、表面疏水性和表面吸附大分子及它的配方和种类。

    5.DDS的前景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梦想能够把药物靶向作用于特殊位点,能精确控制药物释放,使药效延长的传递系统。如今这个梦想得以实现,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几乎对医学的各个分支包括心脏学、眼科学、内分泌学、肿瘤学、肺科学、免疫学等产生了冲击。药物转运系统的市场份额正在飞速增长(这篇文章是泰德制药官网的文章,所以需要考虑其背景,但事实上确实如此,就像绿叶一样,如果微球制剂工艺与量产之路打通,未来肯定是可以在多个治疗领域发力的)。许多药物转运原理,如可调控的缓释微囊试剂等也已被应用到农药、肥料、除草剂、香料、调味剂等广泛领域。医药工业往往总是聚焦于有市场生命力、可推广的药物产品,但更重要的是药物转运系统本身能提供竞争性的基础。(大多数股民,都被短期因素在牵着走,我不知道我是不是也是这样的人。就医药股来说,什么才是中长期的关键和要点?不是医保、审批等政策的走向,而是医药产品本身的临床价值与竞争格局。医药公司的变化很缓慢,这既带来了投资的难度,也有可能带来投资的超额收益。就看你买的医药公司,是否具备在未来竞争环境下胜出的要素与资源、能力储备。就算今天绿叶跌到4港币,我依然坚定的认为,绿叶可以行。当然,投资是需要动态跟踪的,如果未来有事实证明它不行了,哪怕股价到了20港币,我也坚定的认为它不行了,这样的股价迟早要破灭。)